郑州陵园鼎的故事
|
发布日期:2011-03-02 |
|
|
郑州陵园鼎的故事河南陵园鼎的历史 汉武帝时期,汾阳挖到一个古鼎,送到朝廷,汉武帝请方土孙卿说明鼎的来历.公孙卿说,宝鼎由来已久,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造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时,有一条巨龙垂下胡须,来迎接皇帝,皇帝骑上龙背,群臣后宫瑸妃有七十多人跟着攀了上去,于是龙摇头摆尾,飞舞而去.剩下来的官职卑微的小臣在龙起飞的时候纷纷上前抓龙头两边的龙须,由于人多,龙须被拨了下来,小臣们坠落于地,黄帝的一把方箭也一起掉到地上.黄帝升仙处被命名"鼎湖". 李白<飞龙引>引用了这一典故. "黄帝 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飘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鼎三足两耳,是祭祀之物,相传为皇帝首创.传说在铸鼎的过程中,老虎,豹子和天上的飞禽都来帮助守护炉灶,看视炉火,宝鼎铸成后,鼎高一丈三尺,它的周围雕刻着腾云的龙和四方鬼神及奇禽怪兽.黄帝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由于鼎的铸造这为君主,所以鼎就成了镇国之宝,传国重器. 周灭商之后,感到“天下之中”在洛邑(洛今阳)在重要。周成王五年,周公居中,利于控制天下。周成王五年,周公选遣太保召公到洛阳堪舆建成。随后周公又亲自“卜洛”,择吉动工,历时十个月完工。周成王把象征王权的九鼎安置在新都宫殿中。这就是历史的“成王定鼎洛邑”的典故。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兵驻洛邑城外,周朝正处于式微之际,楚庄王竟傲慢地问周王派来的礼官说,象征天子威仪的九鼎到底有多重?颇显蔑视和取代之意。后来,“问鼎”变成了一种政治野心的代名词。 鼎象征稳定。成语中有“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1995年10月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这尊高2.1 米的“世纪宝鼎”至今安放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之际,中央政府赠特区政府一尊“祖国统一宝鼎”。 2001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庆,中央政府给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鼎在民俗文化中是个吉祥物。适合于城市广场、花园、雕塑及机关、工厂、公司装饰,亦可用于领导、厂长、经理办公室,利于提高领导权威,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
|
|